昆工研究生(昆工研究生院官网)

昆工研究生,昆工研究生院官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任恩杨

任恩杨(曾用名任恩扬),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云南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顾问。诗刊“滇老诗苑”编辑,“翠湖春晓”主编。笔名三求斋,著有《三求斋吟草》诗词集。

雪笠 木兰 文/图

“桃李传承 情系园丁”

任恩杨1941年12月出生于昆明,时值抗战期间,抗战后又历经解放战争,为避战乱,家里把任恩杨送到大理邓川外祖父家,直到1948年才回到昆明。任恩杨读书较晚,1951年,任恩杨十岁,到承华小学读三年级,父亲对任恩杨说:“如果今年不考到前五名,你就去当学徒。”结果当年任恩杨考了第一名,此后直到大学毕业,任恩杨一直保持着第一名的纪录。

任恩杨回顾自己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经历,感慨地说:“从初中到大学,我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给了我很多良好的影响,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在他们的教育熏陶下,我的学习一直很好。”

1964年7月,任恩杨从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毕业,当时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来挑选毕业生到昆工任教,挑中了两个毕业生,其中一个就是任恩杨,但任恩杨起初不愿去昆工任教,当时任恩杨的想法是:“人民给了我知识,我应该用知识回报人民。”任恩杨想到边疆去,当一名山村小学的教师。但经过认真考虑,最后任恩杨还是服从分配,到昆工报到,从此开始了38年的教学、科研生涯。

“震”后余生 只管耕耘

1970年1月5日,玉溪峨山发生里氏7.7级地震,震中在峨山小街乡,就是任恩杨和同事们的住所,震源在他们身下10公里。地震时,任恩杨被埋在土里约40分钟,被救出来后,任恩杨才知道自己是被救出来的最后的幸存者,学校里有140多人都不幸遇难了。

经历了大难不死的任恩杨此后对人生很坦然,觉得能活着就很好了,对名利很淡泊,与世无争,一心只想好好工作,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从教学到科研 步步“起跳”

1977年,学校选派任恩杨到东北工学院进修,在一年半的进修学习中,任恩杨得以把过去十年期间丢下的业务知识又重新捡了起来,复习巩固。在进修班学习期间,任恩杨仍然是考第一名,一位教量子力学的老师感慨地对任恩杨说:“我教了二十年的量子力学,只有一个学生考一百分,就是你。”

进修班毕业后,东北工学院想留任恩杨任教,但任恩杨觉得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又是昆工送去的,还是愿意回云南为家乡、为学校服务,于是又回到了昆工。在进修班期间重新捡起的知识在任恩杨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从1982年到1988年,任恩杨连续四届参加全国表面物理和界面物理的学术会议,发表了关于“表面张力”、“表面摩擦力”和“分子力”的学术论文大约二十多篇,走出了科研的第一步。由于任恩杨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85年任恩杨就被评为副教授,任恩杨也成为了当时参加学术会议中最年轻的副教授。

1989年,学校选派任恩杨到法国里昂国家应用技术学院(Insa de Lyon)大功率激光金属材料研究中心(CALFETMAT)留学,这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研究所,欧洲激光研究的中心。留学期间,任恩杨完成了激光表面涂敷时金属粉末堆积状态研究的论文,论文在法国的《物理学报》上发表之后,马上就被SCI期刊收录,这篇论文至今仍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写论文时的重要学术参考。

法国留学的经历对任恩杨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是感觉中国人不比法国人差,第二个感觉是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虽然没有国外的优越条件,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换来了一个个科技成果,顶住了来自外国的压力。

从法国回来后,任恩杨的科研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一个高的起点,任恩杨也被任命为昆明理工大学激光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这个研究所是当时全国的31个重点研究所之一。在研究所期间,任恩杨和同事们在激光应用方面的科研成果都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所每发表一篇论文,马上就被SCI、EI等国际学术期刊(检索)收录。从1991年回国到2000年,任恩杨发表的14篇论文均被SCI、EI等国际学术期刊(检索)收录,主持、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共有15项,获得过一次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云南省教委科学技术三等奖。在2000年,任恩杨获得昆明理工大学首届伍达观奖学金“杰出教师奖”,在全校三千多名教师中仅评三名,任恩杨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任恩杨说:“1977年到东北工学院的进修经历,开始了我从教学走向科研的历程,这对我的影响比较大。还有就是从1989年出国到1991年一年半的留学时间,让我的科研水平从比较低的水平一下子就跃升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从这里我也感觉到,如果我们的科技人员有机会能够到国外第一流的研究所去工作,有高的平台作为起点,对将来的科研工作是非常好的。”

三十八载为师路 科学育人满园香

任恩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八年,教过的学生有三千多人,成才的不下百人,成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的都有七八名。在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任恩杨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从来没有训斥过学生一次。在任恩杨看来,所有学生都是愿意好好学习的,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能够考进大学的学生,基础都不差,能否教得好,就是对一个老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任恩杨本身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物理教学法和青年学生心理学,这些经历对任恩杨后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任恩杨喜欢读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著作《教育诗》,受马卡连柯的影响,任恩杨把所有进到他的班级的学生都看作是纯洁的,平等的,对所有学生都要平等的对待。任恩杨讲课很有方法,在课间穿插一些物理学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放松,重要的公式定理只讲一遍,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们很喜欢听任恩杨的课,学得轻松,同时又能获得知识,因此每年评课的时候,任恩杨的课程都是排在前几名。

寄情诗词话晚晴

退休之后,任恩杨没有接受学校的返聘,任恩杨觉得人生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退休后应该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任恩杨选择了文学领域。2007年,任恩杨参加了老干部诗词协会,任恩杨喜欢写诗词,但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在同事的介绍下,任恩杨开始读《诗词格律》(王力 著,中华书局出版)。任恩杨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比较勤奋,我把王力的《诗词格律》全部读完了。并且在网上开了一个博客,以‘三求斋’为笔名,每周写两首七言律诗发布在博客上,请诗友帮我改。”就这样一直学了三年,三年之后,任恩杨的格律诗写作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可以很好地写诗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那之后任恩杨又开始学词,把《白香词谱》(【清】舒梦兰 著)拿来学习,《白香词谱》一百首词,从头到尾照着全部填过一遍。由于在诗词方面的丰富成果,任恩杨担任了老干部诗词协会的副会长、《翠湖春晓》的主编。

部分

荣誉证书

回顾自己退休后的诗词生活,任恩杨说:“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愉悦了自己的身心,然后是交了很多朋友,自己也出了一本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除了诗词之外,任恩杨还经常出去旅游,任恩杨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是应该到处走一走。”除了国内的名山大川以外,还去国外,北欧、西欧、南欧,沿着地中海绕了一圈。通过对国外的了解,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感慨新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回顾自己的一生,任恩杨说:“如果说我的人生有什么座右铭,我觉得有一个,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我都不生疏。’我只要学什么东西,就一定要搞清楚。就像后来到红楼梦学会当《云南红学》主编,我很认真地重新读了《红楼梦》和《红楼梦》的诗词。我觉得, 人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勤奋,只要努力就可以。

关于自己的教育子女的理念,任恩杨认为,人生而平等,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小学生、中学生,和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是他们自己的,道路是他们自己走的。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所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条件,让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 来源:森蓝阅读

「本文为森蓝阅读原创

未经许可,不能擅自转载」

发布于:山西省

昆工研究生(昆工研究生院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山西考研网 » 昆工研究生(昆工研究生院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